武定发窝彝乡:“六月六”唱响文化“传承曲”

2025-07-04 作者:李绍德 武学成 杨杰 | 点击数量:24262

近日,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发窝乡通过多元化沉浸式体验、创新表达等方式,推动彝族酒歌、彝族刺绣两项非遗融入大众生活,让民族文化从“被看见”迈向“被热爱”,唱响文化传承曲。

 在民族酒歌大赛现场,11支参赛队伍带来了《相聚在今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傈僳人民走向幸福的生活》等精彩曲目,悠扬歌声中蕴含着民族传说、生活愿景与乡土情怀,引发观众强烈共鸣。从嵩明县赶回参赛的自期村委会黑虎山村村民王慧丽,凭借扎实唱功斩获第三名。“自幼听着发窝酒歌长大,每年‘六月六’都坚持返乡参赛,希望用歌声为家乡祝福。”王慧丽说。 

      多年来,发窝乡持续推动民族酒歌传承,投入15万多元建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酒歌)传承人余学光彝族民歌工作室及山品村委会大永西村传承地,通过培训、赛事等活动,让这一非遗文化成为当地名片。“看到老少同唱酒歌、共跳乐作舞,就知道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有多旺盛。”余学光说,期待彝族酒歌能走出大山,让更多人听见民族之声。

      与此同时,广场回廊内的“指尖上的非遗”刺绣大赛同样亮点纷呈。30多名绣娘现场展演技艺,其创作的“桃心花”等图案作品栩栩如生。最终,小石桥绣娘白金丽与钟村村委会绣娘李梅芬并列一等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服饰)传承人普玉珍评价道:“获奖作品配色靓丽、走线精细,尽显刺绣精髓。”

      发窝乡聚焦民族刺绣产业发展,投入36万元成立普玉珍彝绣工作室和苗绣技艺传承中心,累计开展10期刺绣培训,覆盖450余人次,建立253名绣娘数据库,培育出年入2万元以上的骨干绣娘10余人,带动2户彝绣经营户、2户苗绣经营户实现年产值超5万元,新增14家相关企业主体,为群众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中国石榴红在线
来源:本网
热门推荐

9月17日,记者从云南省民族宗教委教育处获悉,截至2

9月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体

非遗作为各民族生产生活实践、文化传承、情感链接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始终牢记习近平

热门视频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