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巴东:铸牢“心”举措,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画卷

2025-07-25 作者:龚年成 黄庆坤 | 点击数量:15730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以“心”为桥,以“育”为本,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在学生心灵深处厚植爱国情怀与民族团结基因,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在校园沃土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课程融合:构筑“心”基础,根植共同体理念

巴东县深谙健康心灵是培育认同的沃土,全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专业引领,筑牢阵地。严格遵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内容,确保课时、师资、教材三落实。精心打造标准心理辅导室,配备沙盘、放松椅等专业设备,使其成为学生倾诉烦恼、缓解压力的温馨港湾。

润物无声,融合教育。心理教师团队匠心独运,巧妙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共同奋斗故事、团结互助精神融入课程。在情绪管理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家和万事兴”的集体智慧;在生命教育中,讲述各民族共同守护锦绣山河的壮丽篇章。心理课堂成为传播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讲台,让学生在理解自我、接纳他人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层认同。

活动浸润:搭建“心”桥梁,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巴东县积极创设多元平台,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各族学生心灵相通、情感相融。

实施“心灵伙伴”计划。精心设计跨班级、跨年级、跨民族的“心灵伙伴”结对活动。通过“共绘一幅团结画”“同写一封交心信”“合作完成心理剧”等互动,孩子们在学习互助、倾诉分享中打破隔阂,建立起真挚友谊。

文化滋养,情感共鸣。依托巴东丰富的土家、苗族等文化资源,开展特色心理团辅。学生在学跳摆手舞的韵律中感受集体协作的力量,在聆听“撒叶儿嗬”的古老歌谣中体悟生命坚韧,在共同制作西兰卡普中体验创造与合作的喜悦。这些文化心理活动成为滋养团结意识的源头活水。

主题实践,深化体验。组织“爱我中华”心理游园会、“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参与团队竞技、共解心理谜题,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对“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的认知与情感共鸣。

长效护航:织密“心”网络,守护成长之路

巴东县着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联动的长效支持机制,为学生心理健康与民族团结教育保驾护航。

专业队伍,精准关爱。持续加大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招聘与培训力度,实施“五个一”工程(每校一名专兼职心理教师、每学期一次全员筛查、每月一次重点关爱、每班一名心理委员、每生一份成长档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可能面临的文化适应等潜在压力,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心理支持与疏导。

家校协同,共育同心。定期举办家长心理健康与民族团结教育讲座,开设“家长学堂”线上平台,指导家长掌握科学沟通技巧,形成家校共育的强大合力。

资源共享,合力守护。积极链接县内专业心理咨询机构、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资源,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联动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守护学生心灵绿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安全稳定的心理环境。

巴东县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要支点,通过课程启迪心智、活动联结情感、机制守护成长,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种子。当尊重、理解、包容成为校园里最动人的底色,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便如同深植沃土的参天大树,在学子的心田里牢牢扎根、蓬勃生长,汇聚成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青春力量。


编辑:元一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热门推荐

9月17日,记者从云南省民族宗教委教育处获悉,截至2

9月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体

非遗作为各民族生产生活实践、文化传承、情感链接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始终牢记习近平

热门视频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