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裁韵看古城:“四美与共”织就慢生活旅居诗境

2025-06-20 作者: | 点击数量:20972

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依托辖区景区景点资源丰富、避暑避寒双宜、户外运动资源丰富等优势,因地制宜挖掘整合生态、文化等价值,差异化培育发展体育、研学、乡愁等旅居业态,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诗意“栖居地”,让游客尽享松弛柔软“慢生活”。2024年,古城区共接待游客4780.02万人次,同比增长9.87%,其中旅居两周以上游客近10.1万人人次。

      差异着色构图美。按照将“打卡地”变“目的地”的目标,古城区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先行”的原则,让“旅居古城”蹄疾步稳实施。美在整体布局。将旅居工作作为全区“重中之重”,纳入“十五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和各类规划,区委、区政府一把手现场办公推进。结合“一城两环三带四景多点N线”旅游体系建设,编制《古城区加快推进旅居古城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景区度假旅居、文化艺术旅居、体育运动旅居、乡愁旅居等八大主题旅居业态为核心,明确旅居古城的时间表、路线图,细化任务分工;成立推进旅居古城建设三年行动工作专班强力推动;建立政企定期交流机制,集中研究旅居业态发展重要事项,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四班子”分片挂钩联系机制和干部下派机制,及时掌握企业、游客、农户的想法,点对点开展调研指导,推动旅居业态提档升级。美在重点勾勒。按照“先行先试、典型引路”工作思路,通过盘活特色村寨、农户庭院、民俗文化、古城古镇等资源,错位打造“基层组织引领+市场主体+农户”的候鸟式养老旅居和高原体育训练旅居,“企业+村集体+村民”的农文旅融合乡村旅居,“村集体+企业+基地+高校”的研学旅居等古城重点旅居模式。其中,束河街道阳光100雪山艺术村文艺旅居入选《云南省首批旅居典型案例汇编》,束河街道普济一组乡村旅居、金山街道喵的鸭梨旅宿乡村旅居、大研街道八叶度假旅居小镇城镇旅居、祥和街道甘美康养中心养老旅居等8个典型案例入选《旅居丽江首批典型案例》。

      分类趣玩体验美。按照将“流量”变“留量”的目标,古城区坚持“突出内涵,优化供给”的思路,让旅居变成“有趣事”。美在民风民俗。持续挖掘三多节、火把节等特色民族节日文化内涵,倾力培塑共享节庆活动,大力举办“非遗文化周”、文林村“和谐长街宴”、束河古镇“少数民族服饰秀”、东巴祈福河花灯漂放、“跟着民俗品风情之相约探谜狮山”、木府“舞动百年古城·聆听千年古乐”、禺谷农场“音乐客厅·世界音乐会”等系列活动,开展“四季村晚”“彩云之南等你来”等夜间群众文艺演出活动,常态化举办长街宴、篝火晚会等民族节庆活动,打造“月月有节庆、四季有活动”的节庆赛事品牌。同时,各片区因地制宜探索新业态,开南贵峰围绕开南研习所、和万宝故居、小长城、邱塘关等景区景点,讲好红色文化故事;束河普济村通过组织群众唱民歌、纳西长街宴等发展纳西特色餐饮文化,由表及里推动文化产业、民风民俗与乡村旅游、旅居融合发展。美在联农带农。持续推动“花卉+文旅”产品升级,开展农文旅融合深度探索,推动四季花开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引入咖啡、皮具、扎染等7种新兴业态,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停留时间。打造多元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成功推出丽江永生花、“菊花酱”等农特产品品牌,开发文创衍生周边产品;立足美自研学基地,打造自然美育、生态美育、生态教育研学产品体系,吸引主流客源地亲子客群,“丽江的花”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丽江普济农业博览园、红水塘现代产业采摘园、七河建乙草莓采摘基地等一批农文旅融合示范基地不断发展壮大。

      参差布态旅程美。按照将心中“远方”变大家“吾乡”的目标,古城区坚持“错位发展、区域协同”的理念,让游人享有更多业态体验。美在山水田园乡愁里。打造束河西山旅居康养乡愁带、开南贵峰农旅融合乡愁带和七河漾弓江田园综合体3条最美乡愁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整合各级各类财政资金,打造束河普济、开南贵峰、文化向阳等5个主题“微景点”、18个“一村一品”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15个“一村一策”乡村振兴试点村,打造开南四季花开、束河普济、七河西哨营地等一批“微旅游圈”,实施五彩丽江森林康养中心项目、“一眼丽江”东江韵乡村振兴项目,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风光围绕古城,2024年,古城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00余万人次。美在高原户外运动里。积极发挥全区优良空气天数占比99%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100%、平均气温20度的优势,积极打造“高原户外运动之都”和“旅文体”融合产业示范区。统筹中济海体育运动公园、古城区体育活动中心、运动员公寓等运动资源,先后成功举办丽江雪山半程马拉松赛、云南省城市篮球联赛总决赛等一系列品牌赛事,持续举办“天雨流芳杯”足球赛、东茶马古道徒步比赛、中济海足球公园周末联赛、丽宁十八弯越野摩托车赛等“微赛事”,陆续推出精品徒步骑行线路、户外运动营地、观星露营等一批体旅融合体验项目,中国田径协会竞走队已连续12 年在丽江集训,每年集训约50天,2024年内有竞走队、游泳队等队伍或运动员到高原体育运动训练基地训练、户外运动等而体育旅居700余人,训练人次累计 25082 人次,拉动吃住行等消费约1000万元。美在体验感知寻梦里。融合文物古迹、红色资源等资源,创新黑龙潭“元宇宙”“创世纪”文化等沉浸式游览体验点,打造研学观光之旅、乡村红色之旅等13条徒步路线,让旅居客人可以在“茶马古道”重镇感受“茶马互市”的辉煌灿烂,在做客木府夜游中穿越至380年前的古城,在踏寻红军长征过丽江的足迹中赓续红色血脉,在千年古城中聆听历史的低吟浅唱,在美自壹丘田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来一场淋漓酣畅的农事体验,在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中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徐霞客纪念馆、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等30座不同主题的“文化体验点”成为研学旅居客人的首选之地,2025年第一季度,有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学校学生1020人次到古城区研学旅居。

      刚柔并济服务美。按照“过客”变“常客”的目标,古城区以“优化秩序、细心服务”为抓手,让旅居客人在便捷、安全、高效的服务中“来一次还想来第二次、来了就不想走”。一是美在“硬措施”。以“零容忍”的态度常态化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查处旅游“黑车”“黑导游”“黑旅行社”等扰乱旅游治安秩序行为,为游客营造诚实守信、文明安全的旅游经营和消费环境,提升游客出行体验感、安全感。整合各投诉平台信息,围绕旅行社、旅拍、民宿三个专项行动,每周汇总分析游客诉求,对排名靠前、反复投诉的门店开展精准核查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成立古城区旅游市场监管委员会,设立旅游市场监管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建立“1+4+11+2+N”综合监管机制,搭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智慧化平台,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推行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旅游投诉处理满意率达99%。二是美在“软关怀”。充分发挥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人文环境优势,根据不同旅居游客的特点提供“点单式”服务,营造有归属感又相对自由的环境。试点设立景区直通车,打造“15分钟微旅游、30分钟可达”旅游新模式。为旅居客人提供二十四小时免费接送、房东和客人共居一院、共同围坐就餐等家人般的礼遇,让客人即使身处异乡,也有回家的感觉。针对有探索周边美景或参与当地文化活动的需求,精细设计参与野生菌采摘烹饪、杀猪客、当地婚宴等活动,让客人在旅居期间的充满新奇与乐趣,以真诚传递温暖,以行动“包吃、包住、包水电、包快乐、包满意”。

      2024年来,古城区正乘着“旅居云南”品牌打造的东风,依托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巍峨壮美的山川河流、秀丽多情的繁花绿影、旖旎绚烂的民族风情,让独有的历史文化、宜居的自然环境、慢节奏的生活、“一半烟火一半诗”的乡愁推动古城区成为“疗愈”福地、“洗肺”胜地、“运动”佳地、精神高地、旅居宝地,让更多游人穿行美好山水、感受火热生活、长期诗意栖居。

      来源:古城区委政研室


编辑:元一
来源:本网
热门推荐

9月17日,记者从云南省民族宗教委教育处获悉,截至2

9月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体

非遗作为各民族生产生活实践、文化传承、情感链接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始终牢记习近平

热门视频
热门图片